《黑皮膚,白面具》
著者:弗朗茲‧法農。陳瑞樺譯。陳光興導讀。

三大悲劇英雄:阿拉法特。格瓦拉。法農。

台灣所熟悉的「後殖民三要角(postcolonial trinity)」:薩依德,史碧瓦克(Gayatri Spivak),巴巴(Homi Bhabha)。

瑪諾尼的基本觀點是,殖民心理學是兩種扭曲人格的交會:殖民者的自卑感(inferiority complex),與被殖民者的依賴情結(dependency complex)。

如果瑪諾尼是殖民者的告白,那麼法農是被殖民者的自我剖析。

沙特認為人的實在重要性質就是欠缺。究其根本,人所欠缺的並非是具體的資財,而是自為和自在綜合起來融為一體的存在,這也是人追求真正的目的。參見《存在與虛無》結論第二節

智識的異化是一種布爾喬亞社會的創造。

沙特已經指出,如果出於不真誠的態度,過去就會大量「攫取」,被堅實地構築,並對個人產生賦形作用。

唯一的責任,就是不以我的選擇否認我的自由。
我不是歷史的囚徒。我不應該在其中尋找我生命的意義。
只有在我超越存在時,我才聯繫上存在。
不應該試圖將人類固定,因為他的命運就是要被解放。
歷史的厚重不會決定我的任何行動。
我是我自己的根據。
只有當我超越歷史的、工具的事實時,我才導入我的自由進程。

我最後的祈求:
啊!我的身體,讓我永遠作一個追問的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17kg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