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心不可得」,是源自金剛經的一段,「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而「三心不可得」所指的是妄心。妄心無形相。

妄心亦即是妄念。前念後念,念念不住,如流水涓涓不停留。前念起時,剎那即滅。滅已第二念立即起,起已亦立即滅。第三念亦即起即滅。如是念念,即生即滅,全無實體。過去念已過去,現在念無住處,未來念尚未生。三際(過去、現在、未來)遷流,念念不住。古德云:「三際求心心不在,心不有處妄緣空。妄緣空處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

「三心不可得」是智人悟道的境界。慧可大師斷臂求道時,「覓心了不可得」,也是這種境界。三心不可得,即此不可得便是佛性。若依你所說「過去已成過去...故更不用執著。」與原理完全相反,而且容易撥無因果。未了了見「三心不可得」,未悟「即此不可得便是佛性」時,我們仍然是「有所得」。所以罪福亦是有所得,仍然有因果輪迴,仍然要受果報。所謂「了知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了達「三心不可得」,業障即時消除(空);未了達「三心不可得」,仍然必須還宿債。深思之!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17kg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