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痛苦,無視痛苦的態度,都肇因於不肯放棄一時之快。趁早面對問題,就代表放棄目前的安逸或至少以程度較低的痛苦,換取較大的痛苦。

 

逃避現實引起的痛苦是人的本能,唯有自律能夠克服這樣的痛苦。我們必須忠於真相,把它看的比舒適重要。甚至在尋求真理時,欣然迎向所有橫逆。心理健康是一種永不休止、不計一切代價、為真理奉獻的過程。

 

睿智的人生,是思考與行動的綜合。

 

首先不要說假話,其次,牢記在心,不說出全盤的真相就是說謊,每一個保留部份真相的決定,都是重大的道德抉擇。第三,不可以出於個人的慾望,而保留部份真相不說。第四,一定是為了對方的需要,才選擇保留部份真相的作法。第五,評估別人是極為複雜的責任。只有以愛為出發點,才能作睿智的抉擇。第六,評估對方的需要標準,在於他能否運用我們提供的真相,獲致心靈的成長。最後一點,使用這項標準時,應該檢討是否低估了對方接受真相的能力。

 

態度開放的人,不斷修訂他們的心靈地圖,因此會不斷成長。他們比封閉的人更善於經營、建立、維持親密關係。他們無須掩飾,過得自由自在。沒有圓謊的煩惱。敢於面對真理的人,因為有勇氣生活在海闊天空的世界,因此擺脫了恐懼的威脅。

 

愛的定義「為滋養個人和他人心靈成長而擴充的自我意願」。

 

墜入情網可能只是暫時的迷戀,而不是真愛。墜入情網,不是出於意願,或有意識的抉擇。

無論如何熱切的期待,卻很可能在不經心或不湊巧的時候讓人難以拒絕。

墜入情網不能擴充一個人的疆界,只會造成疆界的一部份暫時崩潰。擴充自我需要努力,墜入卻不需要半點力氣。一旦美好時光結束,疆界又恢復原狀。當事人只覺得幻滅,但並不因而成長。真愛是永久性自我的擴張,墜入則否。

墜入的目的在於消除寂寞,但那無助於心靈成長。

 

愛是一種自由抉擇。相愛的人不是一定要生活在一起,他們只是選擇生活在一起。

 

唯有兩個堅強獨立的人,才能建立美滿的婚姻。

 

愛確實能改變一個人,但它是自我的擴充,而非犧牲。在某種意義上,愛也可以說是很自私,因為它追求的是自我的擴充。自私與否不是判斷真愛的標準,唯一的標準是真愛永遠追求心靈的成長,除此之外,都不是真愛。

 

愛是行動,不是感覺。

 

貫注不是愛。但那是愛的起點。愛任何有生命的東西,你都必須面臨失落,因為他們都必須面對死亡。貫注的代價就是痛苦。向外發展和成長,除了痛苦,也能收穫成長。

完整的人生雖然充滿痛苦。但此外的唯一選擇就是不去生活。

生命的本質,就是不斷的改變、成長與衰退。

 

人生就是冒險。生活中投入越多的愛,冒的險也越大。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來自充分享受人生的不安全感。

 

最高形式的愛必然來自於全然自由的抉擇,而不是服膺於成規而已。

 

不分層次高低深淺,投入都是真愛的基石。只有持之以恆的關係,成長才會持續不斷。

 

確實有一種原罪存在,那就是懶惰。懶惰呈現的主要方式是恐懼。我們大多數的恐懼是害怕改變現狀,怕一旦向前就會失去目前擁有的一切。

 

心靈成長越成熟者,對懶惰越有自覺。與懶惰的抗爭,永遠不會終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17kg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