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自己更黑暗挖自己更變態的裡頭的什麼。蠻好玩的。

顏忠賢

成功 太好奇又太倔強

可如果如果 沒有成功呢 可如果如果 成功的定義是自己下的不是世俗大眾的呢 可如果如果 一切是快樂的 只是無法開跑車住豪宅請佣人嫁老人呢 歲月會審判我們的飄盪嗎?

那堆有因有果的焦躁是存在的 有時或許只是太嘴硬和太好奇又太倔強 以至於想把心的容量擴大到與世界同等 也能說是太貪心 還是太燥進 不過我總是用 因為我很年輕 來一筆勾消 承認還沒有智慧了解這生存裡的許多坑洞 是只能寫在紙上給自己看的 寫給自己知道距離終是太遠太遠 遠的比一場永恆的愛情還遠 愛情或許是簡單的 因為有了 也無法阻檔 呼吸的意義是提升了還是滯留了 這類不斷用各種面貌正正反反陰陰亮亮循環出現的疑問

我也不知道什麼真的算是成功?

「作品聽說賣得很好」就算成功嗎?「擁有打知名度打得很凶很猛的自創品牌」就算成功嗎?「被某某設計雜誌選為封面人物」就算成功嗎?「作品被不知那個美術館收藏」就算成功嗎?「得了一個獎或很多個獎(從年度最佳到終身成就…都是獎)」算成功嗎?「和某名牌合作的一個包包一件T恤一個公仔」就算成功嗎?「被很多媒體採訪」「被票選冠軍」「被當名人」「被壹週刊登」就算成功嗎?還是一定要「拿著自己設計的杯子、椅子、或房子模型在螢幕裡對觀眾露出『電視冠軍』式僵硬的微笑拍某某咖啡廣告」才算成功?

懷疑 不能回頭然後呢

只是我有沒有認真的想過 粉身碎骨也要說我願意的誓言是 成立不成立 願意說出不能反悔的 要與她一同存活,無論安樂困苦、豐富貧窮、健康衰弱,我都愛護她、安慰她、尊重她、保護她、專一於她,直到永永遠遠這類嚴肅的話 God 這比婚姻還墳墓

只是知道了會記住的痛苦是什麼 痛在什麼地方 痛的很爽的痛 痛的難以回味卻津津樂道的痛 痛的不可告人的痛 故事般的痛 我也是痛的很享受了 一如世界傳達給我的信息幫助著我更走火入魔了 用變態的方式帶壞我了

其實,看到你寫的這些「知道不能沒有熱度但熱度終會有時一些一些退潮,找回那個指數要怎麼做到,要很堅強還是很毅力,要很投入還是很一意孤行」,我不免會想起偶像劇「海灘男孩」裡的反町隆史,或「長假」裡的木村拓栽,或「挪威的森林」裡村上春樹用第一人稱寫出的我,他們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你這種「故事般的痛,我也是痛的很享受了,一如世界傳達給我的信息幫助著我更走火入魔了,用變態的方式帶壞我了」式的懷疑的細膩。

而更從這種懷疑….開始重回他們的愛情、他們的工作、他們的人生…. 從理想跌落(更「變態」更「走火入魔」)而後來才能在退潮式很慢很慢的過程「療傷」….. 我想,「設計」該從這裡頭找到…..種種更深入更貼近這個時代的細膩。

故弄玄虛 迂迴繞道但天真可笑式的甜美口吻
不能回頭然後呢 知道不能沒有熱度但熱度終會有時一些一些退潮 找回那個指數要怎麼做到 要很堅強還是很毅力 要很投入還是很一意孤行 要排除他意堅持己見 還是? 反正 都是不能回頭的 事事都關乎一個生命的價值和自我的期許 浪漫性 只能用在激勵裡 最後我還是得講出 老套的卻真實的鬼話 最近我還是要學會按部就班 而不是作夢

堆完了情緒 再堆意義 就堆出了像我這樣其實不甜美的文章

堆出什麼和「設計」有關的,有沒有談清楚,其實都沒關係,但你的文章寫出來的「情緒和意義」,對我而言,都很甜美。

所以,我反而故意用MATRIX裡女先知跟尼歐說話的迂迴繞道,用火影忍者裡自來也跟鳴人說話的故弄玄虛…. 甚至只是,用小叮噹跟大雄說話的好鬧好玩….. 小丸子爺爺跟小丸子說話的天真可笑….式口吻的甜美,來談「設計」。

輕 沒思考所謂更深刻的東西
為了感受夏天的豔陽高照 我不享用科技 但也寫不出東西 像一種想要參禪想禪修想打坐想靜心想昇華 卻沒思考所謂更深刻的東西 只想到忘了買fashion雜誌和腿上的 ISSEY MIYAKE褲子有種科技感然後更益發的好感動活在嘈雜快速的世紀

關於「設計」,我還是沒力氣跟你和你們用我覺得足夠的「搏感情」的「搏」來用力談談你說的「所謂更深刻的東西」,一方面,因為我不太相信這種「思考所謂更深刻的什麼」的用力會有用,另一方面,是我也有某種更深的厭倦:就是用這種「達人」的方式來說話的方式的刻板。好像必須說一些可以有所展秘技有所苦心勉勵晚輩之類的話來才能揭示出「設計是什麼」的或「設計應該怎樣怎樣」的事的沉重。才算切題。

我決定用你這種故意「沒思考所謂更深刻的東西」的口吻的輕來開始……

在乎 願意為青春的很理想化夢想背書

所以我什麼也寫不出來 也無法當一個與世無爭的僧人 只會先胡言亂 喃喃自語再謝謝還有人願意傾聽 也願意為青春的很理想化夢想 背書

其實,我想跟你說的,反而也是一些胡言亂語,或是一些不太用力但比較有意思的關於「設計」的我所最近刻意很小心地在乎的事,例如:你說的「有種科技感,然後更益發的好感動活在嘈雜快速的世紀」「想禪修,卻,沒思考所謂更深刻的東西」「謝謝還有人願意傾聽,也願意為青春的很理想化夢想,背書」,你們這世代這種從小在活在長在「設計」的「快活」裡所想設計感覺設計的困擾,和我們那個世代的「土法煉鋼」式「不快活」地學「設計」遭遇「設計」的困擾,當然是很不一樣了。我們對於所謂的「有種科技感的」「更深刻的」「很理想化的」種種….. 的看法和說法都一定不一樣了。這使我非常刻意地小心,不要太快地用自己(或很多和我同世代而不自覺不一樣的老套)對「設計」比較舊比較比較自恃也比較誇張的態度的往往緊張….. 來談「設計」。

此為轉載文。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17kg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